2011年2月14日 星期一

《電影人的新願》台灣電影人的八個夢想

 雖然說台灣電影黯然已久,打不贏美、港、中、日、韓、英、法。但去年總成績已見曙光,未來的機會也都還在,新年新希望,有夢最美。編織的美夢、還有優先次序,但願是如雷灌頂,不是小貓叫春。
  第一個夢:抽取外片豪華稅。
  尤其是美國的八大電影公司。他們賺的多就抽的多,稅收所得全部繳「本土電影發展基金會」。洋基棒球隊財大氣粗,老是用重金挖天下好手,於是有豪華稅來限縮其囂張的行為。路有凍死骨,朱門搞飛機,那怎麼行?抽其豪華稅也符合大眾集體意志。唯獨好萊塢的電影,侵門踏戶如入無人之境,面子裡子全賺走了。
  以1年52週來計算,他們最起碼撈走52億元台幣。未見他們有何回饋,投資本土片?來台灣取景?創設電影學校?他們在商言商,本無可置喙,但為挽救風中殘燭的台灣電影,沒有一些強勢為己的作為,那也太傻了!
  第二個夢:黃金檔期全部留給自家人。

劉憶如:趁此檢視台灣產業政策

經建會推動「產業有家,家有產業」,經建會主委劉憶如表示,將從地域性、產業屬性形成一個區域經濟架構,以核心都市帶領周邊城市形成「package」,一同行銷、建構品牌,再搭配全球招商,將能為台灣引進更多資源,成為台灣未來十年的強棒。
劉憶如表示,透過多場座談,除協助各縣市思考自身可發展產業、優勢及想合作的對象,專家學者與中央政府也會就產業關聯性、各縣市條件等分析是否合適。8月時,各縣市產業發展藍圖便能定案。區域經濟是主要概念,劉憶如舉例,北區七縣市都想發展觀光再搭配美食,因此在行銷上便以北區為一個品牌,具一定市場規模。而逾80%文創資源在北部,便能以北區為品牌形成「台灣北區文創產業/產品」,在這之下會有一個負責的核心都市,具有獨立對外行銷與能力與通路,由它帶著周邊都市一起行銷,群聚效應就能出現。

百年設計年 文創高飛

台灣今年將主辦世界設計大會並推動建國百年「設計年」,加上近40億元創投資金陸續投入文創產業,以及「文創院」有望開張,都成了影響文創產業發展的要素。政府與民間若能善用這些契機「裡應外合」,將有助文創產業邁向新里程碑。
台灣文創產業政策2002年出爐,近十年來引起各界高度關注,討論重點不乏仍有針對「文創產業」這個台灣獨創的名詞,大表不認同的論調。儘管如此,今年有幾件大事,可能影響台灣文創產業發展,其中今年10月底將在台灣舉辦的「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會」,可望扮演今年文創相關產業的重要平台。
IDA設計論壇 促進跨界交流
相關人士透露,世界設計大會的重頭戲「IDA國際設計論壇」,規劃五大與設計相關主題,已邀得芬蘭前總理Esko Aho、廣達董事長林百里等人,分別擔任創新治國、網路科技等主題的主談人。每個主談人演講完後,還安排三位不同領域的國內外知名設計師與他們對談,以促進設計與更多領域的跨界交鋒。

2011年2月8日 星期二

品牌創造價值 宏碁讓世界看見台灣

  只要談到把台灣品牌推向國際,所有人都會想到施振榮跟宏碁。向來謙遜的「品牌先生」對此充滿自傲,不但強調「台灣因為宏碁而加分」,還補上一句:「連華碩都向外國友人說:我們來自宏碁的故鄉台灣。」早年宏碁曾被新加坡公司看扁,施振榮認為,「國家形象是很現實的」,宏碁外銷時的確碰到很多困難,但「這樣比較有成就感,也不會太無聊」。
  施振榮指出,發展品牌一定要創新價值,像蘋果公司近年產品就創造了價值,沒有創造價值的IBM個人電腦則垮掉。台灣文創產業則必須搭上中國再崛起的趨勢,借力使力,才能讓國際接受。以下是作家侯文詠與我們的提問:
  侯文詠:你對品牌的概念從什麼時候開始?當年「小教授二號」出貨被美國海關扣押(編按:蘋果公司指控宏碁侵犯智慧財產權),有無對品牌之路產生懷疑?
  施振榮:早在一九七二年,我在環宇公司時推出全國第一台電算器,那時就用自己的品牌。宏碁也是先有品牌才做代工。小教授二號被扣押對公司營運影響有限,但我們深切檢討,了解智財權並推動立法,這對電腦產業發展非常有幫助。
  侯:如何評估做品牌、代工的不同風險?

IT結合內容產業 開創新機

  2003年美國.com企業泡沫化三年之後,正值高科技不景氣的谷底期,曾任《哈佛商業評論》編輯的企業評論家,尼可洛士.卡爾(Nic holas G. Carr)雪上加霜地投下一顆炸彈,他在該年5月份的《哈佛商業評論》發表一篇文章:「資訊科技不算什麼!」(IT Doesn'tM atter),一經刊出,立刻引起熱烈爭辯。
  這篇文章驚動了幾乎所有當時的資訊產業大亨,譬如比爾蓋茲在一次「執行長會議」上大表反對,堅稱資訊科技對企業而言,仍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英特爾執行長貝瑞特則稱卡爾的文章完全弄錯了焦點,惠普的費瑞納更直說「錯誤死了」(dead wrong)。
  電子書潮流 大勢難擋
  另外,那時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紐約時報等都有評論文章,許多專業雜誌也刊出專文評論。
  直接「讀者投書」給《哈佛商業評論》的也有一「拖拉庫」,促使該刊物破例匯編成專刊,並交由Amazon.com以PDF電子檔發行,好好賺了一筆。一年以後,卡爾更是將原有10頁的文章,加上一些資料,編撰成193頁的「資訊科技還管用嗎?」(Does IT Matter?)一書。卡爾的這篇爆炸性文章和新書確實造成了相當的震撼,因為多年來許多資訊和通信工業大不景氣,企業營業額下滑、利潤縮水,再加上科技資本市場的泡沫化,許多軟硬體公司不得不緊縮、合併或關閉。促使有些知名的公司,如Enron、Worldcom、Computer Associated、 Xerox、Lucent等不勝枚舉的企業爆發作帳醜聞,負責人紛紛被起訴或入獄。

視.入口 發現臺灣工藝新思維

  在全球化文化創意產業浪潮衝擊之下,文化創意產業被視為第四波的經濟動力。透過文化多元結合當代人文創意思維以形成商品,著重在地文化特色,放眼全球國際市場,藉由政府跨部門組織,整合經濟、文化、創意、社會核心價值等各項資源,以激盪出有形、無形的智慧經濟產值,亦為評估各國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
  而臺灣工藝產業的發展尤為重要,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在文建會指導下,推廣文創產業發展,協助傳統工藝產業轉型創新與研發設計;同時,媒合異業資源,擴大工藝運用,強化產業競爭力;形塑臺灣工藝品牌,進而輔導優質工藝品拓展國際市場;更重要的是推動工藝走進生活,落實臺灣的生活工藝美學,達成文化創意產業的永續發展。
  民國100年第一檔,工藝中心規劃的「視.入口」-看見臺灣工藝新生力系列展,即邀請曾參與工藝中心推廣計畫的工藝家參展,如以「綠工藝」為主題的劉小評、林貴生及劉文煌等人,「綠工藝」是工藝中心這幾年來一直在推動的概念,也是臺灣工藝對環境議題回應的一項當代工藝發展項目。「綠工藝」可說是當代生活工藝運動的主軸,工藝素材取自於自然的材料,在消失後又回歸於自然,形成一種良善的循環;少量生產且具獨特的差異性,有美感精緻與生活實用等優點,是一種資源節省與生活品味的雙重實踐,為追求生活美學與嚮應環保議題的雙贏策略。

打造定目劇 文創劇場試水溫

  文建會積極推動定目劇,今年十月登場的「第二屆華山藝術生活節」將啟動「文創劇場」機制,測試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打造定目劇的可能性。「文創劇場」首屆對外徵選出四個團隊,入選團隊已於一月十日公告,包括當代舞團Yilab、魚蹦興業、台南人劇團和實驗大廈劇團。
  「文創劇場」策展人、學者吳靜吉指出,「文創劇場」將運用華山 文創園區特色,創造獨特的劇場作品和觀賞經驗,並鼓勵團隊激發市場潛力,開拓新觀眾族群,向國際展現台灣表演藝術的獨特風格以及創新力量。希望藉由華山便利的場域特性,測試表演消費市場接受度,以帶動表演藝術產業的發展。
  由於「文創劇場」具有測試市場水溫的任務,藝術節執行單位、表演藝術聯盟秘書長于國華表示,「文創劇場」在徵選演出內容之外,同時評估團隊的執行與行銷能力,補助機制也從單向的政府支援,轉換由市場決定。
  團隊可以獲得補助金額大小,將依據票房收入的多少決定。舉例來說,若團隊營收總票房為一百萬,文建會將對等補助百分之七十五,即七十五萬。不過,補助金額有上限,在不同場地的演出上限不同。
  「文創劇場」演出場地,分別為可容納六百至八百人的三連棟以及三百人至三百五十人的烏梅酒廠。在「三連棟」演出的最高補助金額為二百五十萬,「烏梅酒廠」為一百五十萬,每齣製作最少要演出八場以上。

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德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經驗介紹

歐洲與北美、亞洲並稱全球文化創意產業的三大熱點地區。德國雖然是歐洲第一經濟大國,但文化創意產業與整體實力不相稱,其發展落后於英國,國際影響力低於法國和意大利。為了扶植產業發展,切實增強軟國力,德政府2007年起實施“文化創意產業倡議”,短短兩年已初見成效。

  一、德國文化創意產業概況及特點

  上個世紀90年代初,英國首倡“創意產業”,至2007年創意產業已佔其產出7%,年均增幅5%,比其它行業高一倍,吸納了200多萬人就業,成為令人矚目的新興高增長行業,其迅速發展引起了其他歐盟成員國的關注。德部分地區敏銳地意識到了該行業的巨大潛力。北威州1992年發表德國第一份《文化產業報告》,將文化與媒體業確立為增長行業,希藉此加快推動該州向信息與知識型社會轉型。至2008年底,北威州、下薩克森州等9個州以及科隆、亞琛等城市共發表產業報告25份。2008年,德國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為634億歐元,佔經濟總量2.5%,銷售額達1317億歐元。增加值已超過化工業,僅低於機械制造和汽車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共有企業及獨立就業者23.8萬家(個),同比增長4.3%﹔從業人員首次超過100萬人,在各行業中僅比機械制造業少3萬人,屈居第二位,佔德總就業人口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