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我想公館那些傳奇的書人們

我不在家,就在公館的書店,不在書店,就在前往書店的路上。

公館師大附近的新舊書店不少,加上一大批精彩的咖啡館與特色餐廳,雖然不像東京神保町那麼集中,卻也不容小覷,若有外地來的朋友想逛逛書店,我總是推薦公館。

婚後,搬到安坑落腳,不能像以前住在公館附近的時候,每天下午忙完了工作,就騎著我的鐵馬,在大安區的大街小像趴趴走,逛一逛隱身溫羅汀巷弄間的書店,看看有沒有好東西可買。

不過,每周我還是會挑一天的下午,通常是星期五,搭上208公車,前往公館,展開我的午後公館書店之旅。

我自己逛公館的書店,總是興之所致,隨意亂走,並沒有固定的路線,但長年下來,卻有一些經常走訪的書店,像是師大的舊香居、水準書局,公館的山外、明目書社、若水堂、唐山、政大書城(台大店)、聯經、茉莉二手書店(台大店)、結構群,有些書店則是偶行有餘力才會拜訪(就是逛完上述書店後,還沒買滿兩大袋,自認還扛得動的話),像是秋水堂、問津堂、校園書房、書林。

台師大附近當然不只這幾家書店,其他比較有名的還有台灣ㄟ店、女書店、晶晶、小高的店、南天、啟業(中醫)公館舊書城、古今書廊、雅博客二手書店、五南、金石堂和誠品等。只是一個下午要逛完全部書店有些困難,加上某些書店和我特別合得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己的書街地圖。

理性來說,想要一次買齊新書,走一趟信義誠品與聯經的上海書局(忠孝門市),大抵就能搞定,再不然在家上網也行,逛書店買書,得扛著一堆書穿梭大街小巷,閃避行人來車,是非常沒有效率的行為。

然而,誠如行為經濟學家所說的,人都是有系統的不理性動物,我之所以特別喜歡逛師大公館周遭的書店,除了這些多半不是很大的書店的藏書陳列很漂亮之外,最重要的是,這裡的書人們一個比一個精彩,完全不輸他們所賣的書,不論是老闆/娘、顧店的店員,還是書友,多得是深藏不露的高人。

爭搶知識的文化風景

例如,坐落於溫州街的明目書社。讀研究所的時候,我曾經有段時間在明目書社打工。每個禮拜四早上十一點整,會有數十位大學教授,為了爭奪最新的出版品,個個身體挨著身體,黏得毫無縫隙,通常只能側身身出單手,去搶下剛拆箱的新書,再快速地用眼睛掃描過書名與作者等資料,判斷是不是自己想買的書。如果是,就將書挪到另外一隻空出來的手上,將書按壓在大腿上;如果不是,就趕緊將書往外傳給其他人,好接下接踵而來的新書。

有時候,剛好有兩個人同時伸手拿到同一批新書,而其中剛好有一本書是兩個人都想要的,此時就展開了搶書大戰。通常文雅一點的,會唇槍舌戰一番,兩人開始互相拋擲「為什麼我更需要先買到這本書的理由?」通常,端出「我寫論文/做研究需要使用」便能夠勝出;如果雙方都只是想買來收藏,則會暗地裡互比學術輩分,通常也是高者勝出。

不過也有光靠唇槍舌戰擺不平的時候,此時機靈的工讀生就會跳出來說,「這本書要當樣書」(意指放在公開展示區供讀友參考下訂單),就把書從兩個爭執中的大男人那裡輕鬆地拿走。

而老闆,似乎很享受一群大男人爭搶新書的那種氛圍,總是一個人好整以暇地在旁邊的空地抽菸草、泡茶,和一些來不及加入爭搶的熟客閒聊,形成一幅相當有趣的文化風景。

台北的文化沙龍

再好比說,位於師大附近龍泉街底的舊香居(專營人文藝術類二手/古書店),二代老闆吳卡蜜小姐,活潑、熱情、好客,成為港台兩地文化人出版人經常出沒的文化空間。好比說,《裝幀時代》的作者李志銘先生,我大概十次造訪舊香居,有八次都會看到他在店裡和老闆或客人閒聊,另外像是以《時尚考》等書聞名的暢銷作家辜振豐老師,也是店裡的常客,他還經常帶著紅酒就跑到店裡和大夥分享了起來。

另外,香港或大陸的學者專家,文化界人士如果來台北參加活動,抽得出時間的話,也一定會走訪舊香居,此地簡直已經成為台北的文化沙龍,因而書店雖小卻總是充滿難以言喻的文化氛圍(偶爾,舊香居還會出借權充拍攝影視節目的背景)。多來舊香居走走,也許會碰到你所崇拜的文藝界人士也說不定。

培養書業人才的老牌人文/獨立書店

唐山,台灣人文/獨立書店的老前輩,更是一家絕妙的書店,由於書店門市在地下室,沿著階梯往下走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黏貼在兩面牆壁上的各式藝文活動海報,海報多半不撕掉,新的就黏在舊的上面,累積成厚厚一疊;再稍微往下走,隨之撲鼻而來的微微潮濕氣味,是地下室特有的風味,是唐山特有的氣味。

唐山之所以特別,除了老闆陳隆昊從台大畢業後便創辦,好幾次都考慮結束營業卻持續辦下去,就連農曆過年也開門作生意,是人文社會科學院的學生/老師必逛的老字號的獨立書店外,店內總能看到其他書店難見,自費出版的「詩集」(雖然明明不好賣,老闆卻還是很慷慨地挪出空間來陳列),早幾年還是選購香港出版品的好去處。

此外,店內的工讀生們也多大有來頭(我自己也曾在唐山打工過一段時間),多半是台政師大的高材生,且不少人畢業後便投入了書店這一行,像是茉莉二手書店台大店的店長,秋水堂駐北京採購(另外還有不少工讀生在畢業後,進了出版社與報業),栽進這個投資報酬率超低的低薪產業,忍受高工時而低工資且身體得承受大量勞動的粗重活(書店業,實際的工作內容非常粗重,一點都不像外表看起來的輕鬆優雅),卻樂此不疲,奮不顧身。想來,在唐山打工時的耳濡目染,有很大的影響。

簡直勵志故事的書店傳奇

最後來說說誠品台大店旁邊小巷子裡的結構群。這家書店的老闆娘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早年結構群是專門出版社會人文科學出版品,但因為經營方針追不上時代,出版生意凋零。

原以為結構群會就此退出公館書業,沒想到有一天,小巷子裡竟然搭了個簡陋的棚子,做起了簡體書生意。老闆娘以精準的眼光,從飽和的公館簡體書市場中硬是找出一條無人的羊腸小徑(大陸的簡體版GRE、托福考試用書),過沒幾年,竟然轉虧為盈,順利讓結構群轉型,原本簡陋的臨時攤位也裝上了門窗,還安裝了冷氣,如今除了偏安公館小巷弄一隅,在台北火車站原大亞百貨地下室還有個門市,可謂苦盡甘來。

逛書店還能逛出逆轉勝的勵志故事,我想這也是為什麼網路書店無法取代實體書店的原因吧!?書店真正精彩的,不只是新舊古書,更是那些書人、書事的傳奇人生。

午後陽光和煦,微風輕吹,走在公館師大周邊的小巷弄裡逛書店,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不妨挑一天下午,也來台師大周邊走走,逛逛書店,喝杯咖啡,品嘗一下悠閒的午後,領略一下美好的書人書事吧?!

/zen(本文部分文稿發表於2010/1文訊雜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