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3日 星期二

台灣文創 也需要「社群網戰」

近期上映的《社群網戰》,精采描述了全球五億人口都在使用的文創商品。
電影一開始,馬克佐克柏即利用被女友甩了的情緒,結合其參雜憤怒的創意及IT長才,建立了社群網站,隨後在室友愛德華的贊助下拓展了規模,最終更在Napster創辦人西恩的規畫中走出美國並讓註冊人數順利突破百萬。乍看僅是與你我生活息息相關的好萊塢式娛樂電影,但facebook從萌芽到遍及全球的過程,不就是文創產品進入創意產業市場的完整過程嗎?
在台灣,多少年輕人懷抱著夢想,耗費青春,將心力投注在創作中,但卻沒有一套完整的機制引導他們進入市場。政府鼓勵年輕人投入文創後,卻無法提供相對應連結市場的機制,此不啻為扼殺創作能量的行為。
政府應該擔任起連結創作人和投資者的角色,並建立起完整的產業評估機制讓創投進入,而不是只用傳統方式提供資金的補貼;應該透過市場運作,讓年輕創作者經由良好的循環在產業中站穩腳步。
從近日頒發的金音獎也窺見此問題。政府最擅長的便是轟轟烈烈舉辦頒獎典禮、發出許多獎金,但這些一次性的獎金卻無法成為樂團們長久發展的基石。
在英國成熟的戲劇圈中,本來就有演出仲介團體,服務不同類型的演出以及目標客群,他們協助表演團體眾多繁瑣的行政事務,以及演出宣傳、票務等。二○○二年,英國政府「表演藝術國際發展小組」和獨立劇場議會合作,發現仲介服務對表演團體帶來的莫大好處,因此也將資金的直接補助轉向此類服務,協助演出團體順利進行演出。
法國藝術推廣局的編制相當小,本身並不提供資金,也不審核申請案,工作人員本身具備藝術養成背景,了解創作過程及運作機制,平時的工作便是大量觀賞演出,與表演團體很熟稔,除了給予專業意見外,並將各類演出介紹給不同的劇院,促成演出的交易,甚至劇院都會主動請推廣局的人員介紹適合的節目。此類政府式的工商服務或許才是產業界更需要的。
讓創作者自行經營、管理,並懂得市場運作當然不失為一個訓練,但任何經濟系大一的學生也都明白這是最不經濟的作法。要求創意天馬行空的創作者走進辦公室閱讀財務報表、找尋新的投資者,只會更快速耗盡其創作能量。
台灣文創產業裡許多的設計師、詞曲創作者和電影工作者,就像電影中的馬克,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完整、良好的產業環境來持續創作、產出。馬克若不是因為有愛德華和西恩的幫助,他可能順利從哈佛畢業,進入一般的科技公司。政府要替文化產業鋪一條長久的路,完善的產業機制才是最終的辦法。
【2010/11/22 聯合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