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7日 星期三

貼心和創意是台灣人的基因

行政院副院長陳日前在演講裡提到,創新是台灣人的基因之一。的確,台灣從新銳設計師輩出,到把紅酒、荔枝拿來做麵包,已經證明了創意是利基。再加上台灣人特有的熱情、貼心服務,絕對能為傳統產業增添附加價值。今天的兩則新聞正好提供了例證。

冠軍麵包師傅吳寶春,在高雄的麵包店開幕以來,天天大排長龍,顧客平均要等兩小時。現在吳寶春準備加大產能,又為了不讓排隊的民眾受日曬雨淋,吳寶春和房東商量,在豪宅大樓前面搭了帳篷,而且是個不讓上億大樓失色、堪稱「美觀」的帳蓬。帳篷下排隊買麵包,如今成了高雄新景點。這畫面代表了吳寶春對顧客的體貼和用心,如同他的得獎麵包,除了創意之外,裡面也融合了他對台灣土地的一片真心。

另則故事的主角是一份菜單。故宮晶華餐廳的菜單設計精美,讓用餐者愛不釋手,結果常被客人「順手」帶走。故宮晶華索性將菜單標價,喜愛的人可以買回家收藏。菜單設計出色,當然出於創意,而把菜單當成商品出售,更是一項創意。從「菜單失竊記」到菜單變商品,這過程就是一個故事,從中看出了創意的價值。

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很流行,這個領域慢慢浮出一個定律:創意可以賺錢,但未必都是從「做生意」的概念出發;發揮創意的同時,多半存在著不屈不撓的努力和體貼的服務心意。一頂帳篷如此,一份菜單亦如此。

很多人肯定,台灣目前的優勢在創意。王偉忠日前在總統府的演講中,提到台灣的文創優勢,在於快樂感、娛樂感和流行性。文創要能帶來快樂和幸福,才是核心價值所在,而這不但要以一個開放、多元的社會為基礎,還需要深厚的人文素養。時下年輕人愛搞KUSO,有人表現出創意和幽默感,有些卻變成刻薄的惡搞,甚至鬧出糾紛。一線之隔,考驗著當事人的初始心意和創新能力。

民間到處充滿創意,難怪被稱為「台灣人的基因」。如何把這些民間資產具體變成台灣特色的新興產業,政府和企業都應擔當推手。

【2010/11/15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