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知名管理學者陳明哲表示,全球競爭下一個主戰場是中國,華人企業應致力深化「主場」優勢,且需建立以「動態競爭」為核心的策略觀,掌握全球企業變動大勢。
陳明哲也指出,雖然凡企業主都想爭雄,但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企業領導人應具備「王道」的經營思維,也就是追求互利共贏,儘量避免置對手於死地的「割喉競爭」,雖不與人爭卻能保盈泰,雖不霸道卻能成其大。
王道思維 追求互利共贏
陳明哲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講座教授,也是全球著名的企業策略專家、動態競爭理論創始人,將在2012到2013年出任國際管理學會(Academy of Management)主席。出身台灣的他,是這個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學術組織成立68年來,第一位沒有在美國接受大學教育的主席。
陳明哲畢業自台北大學企管系,還曾投身大儒之門,修習四書五經,深得中華文化精髓,並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取得企管博士學位。畢業後先後任教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及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教學研究和諮詢範圍橫越歐、美、亞三大洲。
「什麼是競爭?這問題我問了30年!」陳明哲意簡言賅地說明了自己對策略管理「一門深入」的精神。
陳明哲說,「動態競爭(Competitive Dynamics)」講的是動態性與相對性,也就是我打一拳出去,對手會不會回擊;如果會回,是一拳、還是一拳加一腳;是回擊同樣部位、還是不同部位;是現在反應、還是以後反應。
以近來台灣面板廠遭歐盟重罰、韓國三星卻全身而退事件為例,若以動態競爭來看,陳明哲說:「感覺上好像我們被打了」,但事實上當初鴻海買奇美電時,大家只看到友達董事長李焜耀沒買到,卻沒想到鴻海進場後對韓國或國際面板市場的影響,從韓國角度看,覺得是韓國被打了,因此,就算三星不在此打一拳,也可能在其他地方回擊,可見得「永遠要比競爭對手多走一步」的重要。
陳明哲指出,企業的競爭行動總是會引起反擊,企業的策略任務是儘可能降低對手反擊的可能性,以維持暫時性優勢。因此,企業必須從對手的角度來思考「反擊障礙」,也就是能夠防止競爭者採取競爭回應的策略或組織因素。
他認為,華人企業的優勢在於哲學(或廣泛地說,文化)與執行,西方企業的優勢在於縝密的管理觀念與完整的經營結構。華人企業須考慮如何將自身文化與執行優勢和策略觀點結合,以超越競爭對手。
制敵機先 預設反擊障礙
他也推崇「王道企業家」精神。他說,「王道」是中華管理文化的最核心,王道思想也應是全世界的遺產。從管理的觀點,王道就是「文化」精神、「策略」思維、與「執行」能力的具體表現,華人企業應善用「文化-策略-執行」三環鏈,在全球競爭中躍進。
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陳明哲認為,台灣過去有很好的文創基礎,但台灣文創產 業的挑戰在「產業」,如何界定和規範,是重要課題。台灣仍普遍存有政府應幫助文創業者的迷思,但民間自發性更重要,應有很多願意做夢的企業家投入文創產業,文創產業才可能發展,如何讓企業家有趨動力,是政府更重要的事。
文化優勢 服務業競爭力
他舉例說,出身台灣、自創「JIA Inc. 品家家品」文創品牌的企業家林安鴻,正在北京大學攻讀哲學博士,他把品牌推向世界;「民間需要更多像這樣的企業家,不信邪、有膽識、有願景,把台灣文創帶向國際。」而陳明哲所認識的大陸企業家中,也有人去攻讀哲學博士班,藉此吸取文化,加進公司的經營中。
「服務業最大的本,在文化!」陳明哲觀察,台灣的文化優勢尚未轉換到服務業,是很可惜的事,未來若能致力結合文化與服務,應有助提升附加價值,並協助服務業從本土走向國際。
做為一位受到國際企管學界肯定的學者,陳明哲相信「一輩子好好做好一件事」的價值,因此,鑽研企業策略、動態競爭終不悔。他把自己定位成「東西文化雙融」橋樑,將以「讓世界變得更靠近(making the world smaller)」作為畢生職志,致力拉近人與人、東方與西方、學術與理論的距離。
陳明哲也指出,雖然凡企業主都想爭雄,但在後金融危機時代,企業領導人應具備「王道」的經營思維,也就是追求互利共贏,儘量避免置對手於死地的「割喉競爭」,雖不與人爭卻能保盈泰,雖不霸道卻能成其大。
王道思維 追求互利共贏
陳明哲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講座教授,也是全球著名的企業策略專家、動態競爭理論創始人,將在2012到2013年出任國際管理學會(Academy of Management)主席。出身台灣的他,是這個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管理學術組織成立68年來,第一位沒有在美國接受大學教育的主席。
陳明哲畢業自台北大學企管系,還曾投身大儒之門,修習四書五經,深得中華文化精髓,並在美國馬里蘭大學取得企管博士學位。畢業後先後任教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及維吉尼亞大學達頓商學院,教學研究和諮詢範圍橫越歐、美、亞三大洲。
「什麼是競爭?這問題我問了30年!」陳明哲意簡言賅地說明了自己對策略管理「一門深入」的精神。
陳明哲說,「動態競爭(Competitive Dynamics)」講的是動態性與相對性,也就是我打一拳出去,對手會不會回擊;如果會回,是一拳、還是一拳加一腳;是回擊同樣部位、還是不同部位;是現在反應、還是以後反應。
以近來台灣面板廠遭歐盟重罰、韓國三星卻全身而退事件為例,若以動態競爭來看,陳明哲說:「感覺上好像我們被打了」,但事實上當初鴻海買奇美電時,大家只看到友達董事長李焜耀沒買到,卻沒想到鴻海進場後對韓國或國際面板市場的影響,從韓國角度看,覺得是韓國被打了,因此,就算三星不在此打一拳,也可能在其他地方回擊,可見得「永遠要比競爭對手多走一步」的重要。
陳明哲指出,企業的競爭行動總是會引起反擊,企業的策略任務是儘可能降低對手反擊的可能性,以維持暫時性優勢。因此,企業必須從對手的角度來思考「反擊障礙」,也就是能夠防止競爭者採取競爭回應的策略或組織因素。
他認為,華人企業的優勢在於哲學(或廣泛地說,文化)與執行,西方企業的優勢在於縝密的管理觀念與完整的經營結構。華人企業須考慮如何將自身文化與執行優勢和策略觀點結合,以超越競爭對手。
制敵機先 預設反擊障礙
他也推崇「王道企業家」精神。他說,「王道」是中華管理文化的最核心,王道思想也應是全世界的遺產。從管理的觀點,王道就是「文化」精神、「策略」思維、與「執行」能力的具體表現,華人企業應善用「文化-策略-執行」三環鏈,在全球競爭中躍進。
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陳明哲認為,台灣過去有很好的文創基礎,但台灣文創產 業的挑戰在「產業」,如何界定和規範,是重要課題。台灣仍普遍存有政府應幫助文創業者的迷思,但民間自發性更重要,應有很多願意做夢的企業家投入文創產業,文創產業才可能發展,如何讓企業家有趨動力,是政府更重要的事。
文化優勢 服務業競爭力
他舉例說,出身台灣、自創「JIA Inc. 品家家品」文創品牌的企業家林安鴻,正在北京大學攻讀哲學博士,他把品牌推向世界;「民間需要更多像這樣的企業家,不信邪、有膽識、有願景,把台灣文創帶向國際。」而陳明哲所認識的大陸企業家中,也有人去攻讀哲學博士班,藉此吸取文化,加進公司的經營中。
「服務業最大的本,在文化!」陳明哲觀察,台灣的文化優勢尚未轉換到服務業,是很可惜的事,未來若能致力結合文化與服務,應有助提升附加價值,並協助服務業從本土走向國際。
做為一位受到國際企管學界肯定的學者,陳明哲相信「一輩子好好做好一件事」的價值,因此,鑽研企業策略、動態競爭終不悔。他把自己定位成「東西文化雙融」橋樑,將以「讓世界變得更靠近(making the world smaller)」作為畢生職志,致力拉近人與人、東方與西方、學術與理論的距離。
【2010/12/27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