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花博.藝文演出 展現台灣文創成果

2010年這一年的台灣文化界,相當熱鬧,台北花博有幾千場藝文表演接力演出,為國內表演團體創造了很多舞台.還有,最大眾化的國片,從年初的"艋舺"到年底"當愛來的時候",不管是產量,票房或評價,都比去年大有進步.

大聲喊出平埔族加油,今年五月,台灣各地的平埔族人走上街頭,為了正名、也要抗議原民會始終不肯承認平埔族是原住民族之一,而不只抗議,他們還一狀告進聯合國,前往聯合國人權委員會陳情。

面對來自國際的壓力,原民會宣佈成立平埔族推動小組,但對於平埔族該不該納為原住民的身分認定問題,雙方至今沒有獲得共識。
平埔族人為自己的文化爭取權益,一群菁英藝術家,也為當前美術館面臨的商業化問題,感到憂慮。

暑氣逼人的八月份,藝術家陳界仁在台北市立美術館開個展,卻頭一遭讓派遣員工進入展場抗議,他同時還帶頭大力批評國內美術館博物館,這幾年策展上過度以票房為取向,大量引進國外大型展覽,逐漸走向商業化的方向、令人憂心。

就在藝術界憂心美術館商業化的同時,文建會為了慶祝建國一百年、編列兩千萬預算籌拍的「國父傳」,也是風風雨雨!紀錄片還沒開拍,監委周陽山和作家平路,兩人就對於到底國父的個性為何、還有歷史該怎麼詮釋,雙方你來我往,一陣唇槍舌戰。

歷史要如何定位、引發軒然大波!但今年五月和十一月,相繼在兩岸舉辦的世博和花博,卻又呈現出台灣的文創產業,推動多年的豐碩成果。以天燈為造型的台灣館,從軟體到硬體都是made in Taiwan,在世博期間吸引超過70萬的參觀人次,而十一月開園的台北花博,更是大大提供了國內展演團隊發揮空間。

風光的不止文創產業,還有台灣電影!十一月的金馬獎,國片成了大贏家,28歲的阮經天,打敗一票資深演員,以「艋舺」拿下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導演張作驥也以「當愛來的2000文化這一年時候」,拿下「最佳劇情片」等三項大獎。

只不過,台灣電影風光的背後、也有無奈。十月底、日本東京影展上,中國代表團無理要求台灣代表團名稱要加上中國,當時的新聞局電影處處長陳志寬當場強烈抗議,雙方爆發激烈口角。

就在兩岸積極洽談電影合作的當下,單純的國際影展,再度染上政治色彩。

(2010-12-29 20:00)  公視晚間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