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尋找影視產業的台積電

威盛電子董事長王雪紅轉投資的電影公司威望國際(CatchPlay),最近宣布成立「CatchPlay電影創投一號基金」,將於七年內投入9億元資金,拍攝國片及好萊塢電影,並訂下每年拍攝二到三部的好萊塢電影及三到五部國片的目標。這為科技業基金搶入文化創意產業再添一例,顯示科技業布局文創產業已成為潮流,科技與文創的交集及合擊會迸出什麼火花,尤其令人好奇。 科技業投入文創產業案例不勝枚舉,例如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投資拍攝電影「白銀帝國」、正崴精密董事長郭台強入主中影、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及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合資「台灣文創一號基金」、明基與開發基金等成立得藝國際媒體、中華電信結合春水堂等,中環集團旗下更涵蓋了中藝、得利影視、亞藝影音及威秀影城等影視上下游企業。科技業的投資目光紛紛投向並不被看好的影視產業,是因為看到華人及亞洲的所得水準提升,市場潛力無窮,現今美國影視產業的巨大商機,不久的將來有可能在亞洲發生。

不過,雖有如此多的科技業跨入影視產業,但迄今並沒有真正的成功者。近年來,不賠錢的賣座電影,包括海角七號、艋舺或父後七日等,都不是出自這些科技文創企業或基金之手,顯示台灣影視產業的產業化模式仍待摸索。也因此,這次威望國際把未來拍片重點鎖定在國片及好萊塢電影,在目前電影界一片搶拍「中國大陸合拍片」的當口,威望國際的路線的確另類。
從華文市場大小及潛力的角度來看,以大陸市場為重心,當然有其合理性;但若為了迎合中國大陸的合拍規定,反而失去本身自由創作的空間,台灣影視產業的優勢又還剩什麼?所以,「合拍片」的市場魅力固然誘人,但目前因為合拍片而大賺的台灣影視企業並不存在,顯示把台灣創意綁入中國大陸合拍的框架裡,並非明智之舉。不過,沒有市場支持的創意環境能持續多久,還是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
在過去全球資訊產業的發展歷程中,初期也是生產與市場綁在一起,一直到產業鏈可以被分割時,生產及市場開始脫鉤,而台積電晶圓代工模式的推展,更使得資訊電子業的IC設計創意可以留在並不具市場規模的台灣;也就是說,台灣產業的發展,一直是產業分工分享,而非一統上下游。台積電的成功,在於提供IC設計創意者,一個與整合企業一較高下的機會;acer的成功關鍵,不在一統江湖,而在分割自己。影視產業的產業鏈,相較於資訊電子產業雖不盡相同,但仍應有參考的價值。
台灣影視產業應有自知之明,要發展出類似美國八大電影公司規模的企業,不切實際也不可行,但可以想辦法發展產業鏈的某一個環節,讓台灣成為亞洲區域重要基地;倘若美國絕大部分影片可以在好萊塢片場拍攝完成,那麼,我們也可以把台灣建設成亞洲最重要的影視基地,例如把台灣當做全亞洲的影視創作平台,任何有創意的導演或製作人,都可以在此平台上以合理的成本實踐,就如同半導體的晶圓代工產業,使有創意的IC設計者不必自己建一座半導體工廠,也能實踐創意。
許多既有的影視從業者,正逐漸從本土題材開拓出新市場,中國大陸合拍片亦方興未艾,再到此次威望國際的勇闖好萊塢,已顯示出台灣影視產業的多元及豐富性。然而,如果這些創意與製作無法在台生根發芽、累積茁壯,那麼,台灣影視產業最終可能只是科技業者的風險投資,而這其中關鍵,端看我們有無足以匯集群聚的旗艦製作平台。
【2010/12/28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