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產業大老 要當文創先行者

  “文建會”主委盛治仁(右三)與正崴集團董事長郭臺強(左起)、實聯集團董事長暨學學文創創辦人林伯實、徐莉玲夫婦、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右二)等人,共同出席“文建會”促進民間參與投資文創產業記者會,啟動文創產業的發展。記者黃義書/攝影
  
  上週四,向來充滿藝文氣息的“文建會”,罕見地出現許多的(恐怕也是成立有史以來最多的)科技界及創投界人士身影。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正崴集團董事長郭臺強、實聯集團董事長暨學學文創志業創辦人林伯實和徐莉玲夫婦、以及多位創投界人士,都共同出席一場名為促進民間參與投資文創產業的記者會。
  
  拜文創產業潮流所賜,他們都已籌組創投基金,準備“錢”進新興的文創產業。科技大老、創投巨子,紛紛搖身新增文創業者新身份,且每一個創投基金團隊幾乎都整合了企業界與文創界人士,讓過去向來涇渭分明(或互相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藝文(Arts)與商業(Business),找到新交集。
  
  企業界與文創界攜手共創文創事業新版圖,除了宣明智說:“我們一些朋友,‘聞’到文創產業可能是賺錢的行業”之外,還有一個關鍵而迫切的因素是,台灣必須有足夠的文創事業讓新一代的文創人可以從事、發揮創意,否則這些人才極可能外流或改行。
  
  宣明智說,不像他那個世代的台灣年輕人,大學填志願時都以“畢業以後比較好找工作”為優先考慮,現在他很多朋友的小孩都念影視或設計等文創相關領域,顯示這一代的年輕人已可依自己真正的興趣選讀科系,由此也孕育出台灣年輕人的多元創意。
  
  但過去幾年台灣文創產業發展“雷聲大、雨點小”,多數文創業者都是小規模的個人或工作室型態,企業界投入,少之又少。這些小型或微型文創從業人員,有的撐不到幾年,就放棄才華轉行去了;有的勉強慘澹經營,卻受限于財務資金或商業經營知識的不足,很難茁壯。
  
  許多台灣文創人才外流大陸,也是不爭的事實。有的是主動前去大陸開拓文創通路市場,也有的是被迫到大陸尋找機會,甚至大陸企業開出高薪想挖角台灣頂尖文創人才,也時有耳聞。
  
  因此,當企業家與文創界開始整合後,能否提供文創人才發揮創意的舞臺,實是攸關台灣文創產業未來的發展。
  
  資金未到位,向來更是台灣發展文創產業的痛腳,也被視為台灣文創產業發展緩慢的原因之一。如今隨著當局端出超過330億元的文創投資資金,企業家也開始重視投資文創產業,官方與民間同時挹注文創產業發展資金,能否有助文創產業助跑、起飛,令人期待!
  
  不過,綜觀對文創產業有興趣的企業家,很多仍著眼在影視項目,而台灣文創產業中頗具優勢且擁有眾多從業人員的文創設計商品,似乎較缺關注的眼神。
  
  事實上,以企業界長期經營商業的經驗,若把部分資金或know-how投入文創設計商品項目,對這些文創商品拓展國際市場或建立品牌,應是一大助力,值得更多企業重視。
  
  就像企業家互相打趣:“我們要成為文創‘先鋒’,不要成為‘先烈’!”企業人士變身文創先行者,若能寫下文創界“伯樂識千里馬”的佳話,不只可望帶動更多企業人士投入文創產業,也關係到台灣的文創人才能找到足夠的發揮平臺,為台灣文創產業發展寫下新頁。
  
  2010/10/11 經濟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