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業在台灣,正在醞釀重新奮起的氣勢,持續兩年清算解散的創業投資公司家數與資金,今年不僅規模不再萎縮,已知將誕生4家新公司,加上開發基金支持的文創創投與股權投資,谷底翻身的台灣創投業將走出一番新的模式。
金控集團、外銀重拾熱情
金控業對創投新模式也顯得熱情滿滿,由創投公會原班人馬成立的股權投資協會,幾乎全數金控集團旗下的創投公司都加入了,永豐金、台新金、富邦金、國票金、國泰金、華南金、元大金等,還有外銀在台的投行部門,如野村、瑞銀、瑞信、德意志等。野村證券台灣區負責人翁明正說,期待這個平台能打開兩岸的產業投資商機。
創投公會秘書長蘇拾忠表示,新再起的台灣創投業將不再走老美的 Venture Capital,即以創投天使的早期投資為重;亦非歐洲市場的家族企業專營私募股權,但產業併購(buyout)、股權分持等投資方法,會被引用到創新出適合台灣的模式。
創投資金在台灣,之前因產業投資標的減少而走上最被忌諱的炒上市櫃股票,創投公會百般勸告會員公司,終而推動成立股權投資作法,導引創投資金進入台灣產業目前所處的擴充期、成熟期,把資金留在未上市股市場。
兩岸投資鬆綁有利吸引外資
此外,在產業選擇上,以政府積極培育的觀光旅遊、醫療照護、生物科技、綠色能源、文化創意、以及精緻農業為主,可以小額投資孕育種子期、創建期的新創事業,蘇拾忠說,「這都會是創投台式新模式。」創投資金的優勢,在於不受限於正規資本市場,創投業在台灣再起的動能,亦與此有關。兩岸開放相互投資,愈來愈吸引國際資金的加入,金管會對一般金融機構的投資計畫有綿密的法規,金主唯有靠向「另類金融投資」(alternative investment),且採非公開募集的方式,才有掌握主宰的機會。
創業投資公司在台灣科技史上的盛名,自2000年科技泡沫化,以及政府取消創投事業股東的租稅優惠後,一蹶不振。根據創投公會統計,包括創投產業資金來源驟減,2001-2007年新增創投公司銳減,約佔1995-2000年的48%,此段期間每年創投業平均新增資本也減少至 1995-2000年平均值的8成左右。2008年全球經濟大衰退更對台灣創投產業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至2008年底台灣核准設立之創業投資公司共累計276家,扣除累積更名改業或清算解散的公司家數89家,以及尚未成立或暫緩成立公司家數11家,實際營運之創投公司家數為176家。
科技泡沫以來的經濟起伏,對台灣創投業是另一次的打擊,在台灣科技業投資機會銳減下,中國創投業趁勢崛起,吸走台灣的產業投資資金,以及台灣培養30年的創投人才,幾乎是在台灣「度小月」的創投業者,全都到中國各省發展,各省政府下令「產業投資學台灣」,創投資金直接從省庫提撥,不到10年間累積創投資金,清科研究中心統計達38.15億美元,是台灣3倍的成長動能。
工商時報 A5/話題 2010/08/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