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1日 星期二

《記者之眼》打造文創產業 宜蘭走自己的路

蘭博、羅東廊帶得獎 象徵西裝與斗笠 宜蘭人迎接經濟榮景 更該堅持生活品質

宜蘭建築在剛出爐的遠東建築獎大放異彩,「蘭陽博物館」榮獲傑出獎,宜蘭建築師黃聲遠則以「羅東小鎮生活廊帶」拿下佳作。十幾年來,宜蘭建築物已經累積到一個能量,不但默默從事地景地貌改造運動,也已成為文創觀光的一部分。

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拉近宜蘭與台北距離,假日雪隧塞車,人潮把風景區擠爆,湧入網路名店的食客更是大排長龍。宜蘭人放假想出去走走,卻不再優閒,用餐還必須跟外地人搶排隊。

宜蘭人的生活氛圍逐漸改變中,憂喜摻半,過去蘭陽平原之所以受到青睞,在於它的環保乾淨、好山好水、親切和善。

北宜高帶來的車潮人潮衝擊下,宜蘭的特質是否褪色?蘭陽平原如果失去特色魅力,與桃園縣又有什麼不同?只成了都會遊客來去吃喝的場所。


台灣島國的交通越來越方便,城市間的差異性越來越小。宜蘭縣政府能做的,除了維護環境景觀不被破壞,還要打造有形無形的文化創意產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像是拒絕外地廢土入侵、訂定比較嚴格的建築容積管制,這些都是守護平原景觀的基本堅持。

可喜的是,這次「蘭陽博物館」、「羅東小鎮生活廊帶」不但是得獎作品,更讓人看到建築與地理人文、民眾生活的緊密關連,前者把宜蘭人在海邊常見的「單面山」融入建築,後者已成了民眾休閒運動的好去處。

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時齡用「一個是西裝革履、一個是拖鞋斗笠」妙語形容,不正是反映兩位建築師的人格特質嗎?人才是縣政府應該珍惜的重要資源。

文化局長鄭文堂主張,將來宜蘭的文化思維,是要思考行走、騎腳踏車的人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未來新城市建設不再是開車族的速食文化。如此的主張與黃聲遠的「慢活小鎮」建築頗有雷同之處;事實上,近來已有外地的文創產業專家把宜蘭建築列為遊程,啟動另類的觀光。

北宜高通車後,宜蘭人迎接經濟榮景,更該對生活品質有所堅持,讓大家用腳來感受土地的芳香和自然優閒的步調,打造「美麗新蘭陽」的願景有賴官方與民間共同努力。

【2010-08-31/聯合報/B2版/宜花綜合新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