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一餐米航空帆布包
把一紙袋「米」變成一分「禮」
《品牌學院》
        為小農搭建一個職人舞台 掌聲穀粒創辦人程昀儀經營農業品牌之道:從飲食生活出發去創價,與小農一起找新出路、重視小眾顧客感受。

  把一紙袋「米」變成一分「禮」,程昀儀、李建德夫妻創辦「掌聲穀粒」糧商號,為一批批生長自台灣這片土地的特色農產品發聲,4 年來透過網站行銷,已獲得上千位飯友會員回應,成就一個獨特的農業文創品牌!

  沒有時髦賣點、價錢又比別人貴,掌聲穀粒惦惦一年竟做到1,200 萬元生意(2010年預估值),程昀儀(見圖)分析,「消費者買的是自己缺乏脫離現實的勇氣吧!」她的顧客大都是心智成熟、經濟獨立,對土地關懷、有熱情的醫生或教授等,儘管吃一碗白米飯只需10元,但他們更想做的是用鈔票決定台灣未來。
  那程昀儀呢?「想為台灣依舊美好的事物,給予掌聲鼓勵。」她一路跟著小農學習,看他們認真對待農作、敬天謝地,卻因為不屬於水稻獎勵栽種區,或不來自精良米廠,苦無農政單位的公共資源支撐,且因為產量不夠,無法在現有產銷結構中被看到,因此她正在搭建一個「職人」(經長年學習累積知識者)舞台,跟小農們一同找尋新出路。

  在此之前,夫婦倆從事房地產廣告,年近40歲想轉換跑道做些有意義的事時,好吃的她想起,10年前新婚時婆婆遠從台東寄來30公斤白米,收割的新米在齒頰留香的記憶,讓她想永遠留住這天地間的美味,也直覺是門可以做的生意。

  之後「紅衫軍事件」、「白米炸彈客事件」,社會一度彌漫謾罵氛圍,台灣價值遭踐踏,讓她深感未經亂世的我們,應珍惜、鼓勵台灣美好的事物,但不需用悲情手段,而是用感恩、紀念、回饋的心情,呈現、珍惜台灣農業的平實。

  掌聲穀粒推出第一包米「一丈米」,就是他們新婚時吃到,遠從台東海岸山脈一塊僅三、五分平坦地種出來的米,以往小農需翻山出去賣。接著,又看到些堅持特殊製米過程的小農,只能自己賣給老客戶或觀光客,現在他們透過掌聲穀粒的網路行銷都找到出路,而且每包米、每個產地都有名字,藉由包裝文案對外分享米粒生成背後的特殊故事和精神,進而對國際呈現台灣獨有生活風格。

  「以前人們消費是被市場採購所決定,現在開始可以有不同選擇。」程昀儀表示,目前掌聲穀粒的米源,來自一個產銷班、一個區域米廠、一個父子檔米王,由於數量少,掌聲穀粒行銷形式也不同,新的創價方式就是把日常米食轉換為禮品,滿足消費者心靈,搶攻企業、結婚贈禮市場。

  好比推出航空信概念的「航空包」,滿足思念的遊子、旅人;還有由東豐國小學生栽種的一分地稻米,被做成1,600分「作業包」,正在找企業購買當做贈禮。

  掌聲穀粒去年營業額約700萬,開始賺錢並修正腳步,今年初醞釀另一個新品牌「青春茶事」。

  程昀儀分析,台灣恰好位處寒帶植物的最南極限,熱帶植物的最北極限,海拔每上下移動1公尺,相當於生物物種平面移動1公里的範疇,台灣農業之豐富足以提升為精緻農業大國,但精緻非指包裝印刷,而是從本質的認知與覺醒,提升整體農業價值。因此在稻米之外,下一步鎖定台灣高山茶,近年遭中國茶、越南茶入侵,茶街德惠街幾近消失,掌聲穀粒希望把老化的台灣茶變得年輕、有趣,更個人、時尚,跟遵循古法製茶的小農一同找新的可能。

  青春茶事預計年底推出3種茶,操作手法創新,為了在盤根錯節的茶產業創造出不同印象,將推出茶具、茶器溝通概念,並透過一年4 至5本專刊介紹台灣人事物,下一步會與The One異數宣言合作,2個 文創品牌合力把台灣農業價值極大化,2年後還有開設概念店計劃。

  不論是米或茶,掌聲穀粒都是從飲食生活出發去創造價值,企圖把華人飲食文化轉化成商品,諸如食物、器具(如筷子)、旅遊,行銷關鍵是陳述具特色的人事時地物,勇敢承諾和呈現不完美卻真實的樣貌。

  而且她堅持創業精神不變,從開始到未來都努力做「小」,經營小眾市場,在意2件事:一是產地復甦,先把利益回饋小農,她則賺到一個品牌,惟近來出現一些仿冒者讓她頭痛。

  進一步,她也嘗試陪農民一起轉型,像是在花蓮水里一塊契作10公頃土地上,除了稻田,可能試種甘蔗、紅豆;隨著茶山產銷結構改變,也要跟茶農一起凸顯茶莊文化再出發。

  二是在乎每個顧客的感受,不管是手工包裝或網路行銷,都是一種友善、互動,跟顧客做朋友的心情,就像回到工業革命前,手工製造的產品只足夠服務周邊的人。
(本專欄由經濟部國貿局、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與工商時報共同策劃執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