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3日 星期一

發展大龍峒 就怕「九份化」

北市府與交通部觀光局合作「孔廟歷史城區觀光再生計畫」,「大龍峒東方文化創意市集」率先打頭陣,已開始試營運,但保安宮董事長廖武治昨天批評,市府砸錢說要發展大龍峒,但沒誠意又不用心,更缺在地文化連結,恐將孔廟周遭 「九份化」。
孔廟歷史城區觀光再生計畫,由交通部觀光局「競爭型國際觀光魅力據點示範計畫」補助3億、北市府自行提撥6億8000萬元,共9億8000多萬,包括一連串軟硬體規畫。但保安宮對經費有疑慮,拒絕加入。

廖武治說,侯孝賢電影「悲情城市」讓九份聲名大噪,但商業化後高樓、霓虹店林立,人潮、錢潮來了,卻讓樸拙小鎮變調。他說,周邊是人行步道、路很窄,但停車位未見規畫,市集進駐後車輛恐塞爆,加上垃圾等環境問題,「感受不到儒道,而是吵雜和髒亂」,居民將怨聲載道。

他說,大龍峒不是天母,也不是東區信義商圈,街頭表演和抽獎活動在歷史文化場域上,與寧靜優雅的傳承氛圍相互拉扯、格格不入。 

大龍峒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陳應宗世居大龍峒,他批評北市府近幾年來對大龍峒所做的發展規畫根本是「炒短線」,雖然舉辦了許多熱鬧有餘的活動,但根本是消化預算用的「大拜拜」。

 

陳應宗心痛指出,大龍峒不只是有形的古蹟,還有傳承數百年的無形文化,像是布袋戲、歌仔戲、南北管、木雕、糊獅頭,但是政府卻沒有積極發展。

保安里長張賦脈表示,市府應與在地溝通,若試辦效果不好,停下來沒關係。她認為,不能只發展大龍街,緊鄰的哈密街古稱「四十四坎」人聲鼎沸,現在乏人問津、一落千丈,「應把錢花在刀口上!」
【2010/08/23 聯合報】

陳應宗指出,位於大龍峒的大龍國小有114年歷史,是台北市第一所小學,也是台灣最老的三所小學之一,若再追溯前身是清代的樹人書院,就有200多年歷史,與隔鄰的孔廟及保安宮,是當時文教信仰與經濟發展的中心,還有4500年歷史的「訊塘埔文化遺址」,都是最有價值的資產,但政府卻以強化觀光為由,硬生生拆除大範圍史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