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我的facebook上的好朋友有幾個?已經有800多個了!」這是中華電信基金會執行長林三元,你以為他只是在趕流行?透過facebook,他除了找到幾十年沒有聯絡過的老朋友之外,他還經常利用這個平台傳遞一些理念與訊息。其實,林三元要說的是一個「連結」的概念,如同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物理學博士布侃南所著的《連結》(Nexus)裡所提到的,那是一個虛擬的人際網絡,我們每一個人都身處其中,彼此互相影響感染,而『行銷』不就是這麼一回事嗎?
就如同中華電信基金會與台北市文化基金會西門紅樓合作的「點‧台灣 正紅」系列活動一樣,是一個提供原住民文化創意工作者一個接觸外界的媒介,不只提供原住民文化創意工作者一個賣場,也透過多元媒介的合作,展現更多的新風貌。
林三元透露,在假日市集中,因為中華電信基金會是主辦單位,所以分到了一個位置明顯的攤位,但卻似乎沒有發揮預期的效果。林三元說,在一個下大雨的周末午後,他和一個賣包包攤位的老闆聊天後發現,基金會的攤位雖然位置很好,大家一進來就可以看到,但卻與消費鏈不相連,因此,從下一次開始,每一個攤位的位置不再固定,而是參與其他創意市集攤商的抽籤來決定,因為這樣就可以「每次可以和左近的不同創意人交朋友,學習如何行銷與面對來來往往逛市集的人」。
這個展示台灣各地文創產業以及原住民手創作品的「點.台灣創意主題館」,包括那瑪夏鄉築夢工作室、台東原愛布工坊、原愛木工坊、留仙居等手創業者特殊的創意手作設計,除了有作品的展示,週末假日還會搭配西門紅樓的創意市集,以及現場手作課程,讓民眾可以親身體驗手作的樂趣。
林三元隨手拿起一個木作的椅子說,「這是用漂流木做的,把椅子倒過來,還可以當書架,這個有木作的質樸,又是獨一無二造型的書架,一個不到一千元,卻讓人充滿了訝異與興奮。」林三元接著從架上拿起竹編、串珠、背包,雖然一看就知道是出自原住民之手,但不同地區慣用、擅長的花紋、造型,各不相同,即使一個小舖,林三元也有說不完的故事。
「原鄉,要有產業」,雖然可能一個月只有五、六千塊的收入,但一個媽媽可能就會因此留下來,小孩子有媽媽或爸爸的陪伴,所謂隔代教養所衍生的問題自然消失,消費者不只提供他們微薄收入的來源,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覺得他們的創意作品是被鼓勵的,更是文化創意產業重要的一環。
不過,這些美麗、具有創意、文化價值的手工藝品,只靠一個展覽活動是不夠的,林三元說,目前是先計畫將「創意主題館」的活動時間延長到年底,讓這一個「點」可以繼續,而為了讓原住民朋友可以有個長期、固定的銷售管道,林三元也在構思一個類似格子趣的方式,由中華電信基金會贊助設計一個小小的空間,同時尋找那些願意協助這些來自偏鄉的店家,提供的服務,為原鄉朋友的文創作品,提供一個更為固定的銷售管道。
實際上,基金會對原鄉朋友們的關懷是多元的,在中華電信的總公司,每個星期四都會有「樂活市集」,販售原住民自己栽種的自然無毒或有機蔬果,不少員工都知道要在這天來採買。因此,中午時間,只見攤位前擠了一堆人,還有的是直接固定每周配好一千元的蔬果,提供原鄉產業另一個「點」,由「點」連成「線」,一個對原鄉充滿愛與關懷的網絡,就因此而成型了。
NOWnews記者曹逸雯/專訪(2010/08/19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