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8日 星期三

華人文創首都-振文創興土木 迎接台北黃金十年

歡迎走進未來台北,將看到「松菸文化園區」、「台北藝術中心」、「北部流行音樂中心」和「台北城市博物館」,一座座世界級大師建築形成新的地景;同時間,約300個古蹟建築,1,483棵珍稀樹木和老樹,依舊被悉心呵護矗立街頭巷尾…。

 「傳統和現代並行,以文化理念帶領施政建設,正是台北躋身華人文創首都的根底。」台北市文化局局長謝小韞強調,在迎接這些大建設之前,也就是現在,便要著手軟體規畫,包括組織團隊、排定節目,並逐步將藝文向下扎根到社區單位,把一些文創活動移交民間企業來做

 因為,論人口、資金、硬體,台北往往不如國際上許多文創大都會,可是比人才、創意、民主自由開放,以及保留了中華文化傳統,台北在大中華區乃至亞洲,絕對有競爭力。

 社區再造、振興傳統打地基
 在這個理念下,謝小韞尤其重視社區再造振興傳統文化

 從桃園縣文化局長、台北市美術館館長,升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這半年以來,謝小韞深刻體會到局事如麻,從街頭看得到的老樹、古蹟到公共藝術,都歸文化局管,一年10幾大藝術節也由文化局辦,雖然手頭可運用預算約23億元,居全國之冠,是其他縣市文化局的10倍,但肩負的責任、工程,艱鉅程度也遠大於此。

 因此她試圖站在更高角度,帶領文化局以文化理念,影響和協調各局處一起來,「主要是形成氛圍,並健全制度、環境,加強人才培訓,這些類似城市下水道的基礎建設,對未來發展至關重要。」
 好比,台北市文化局與都市發展局攜手,透過都發局過去10年間訓練出來的上百個社區規畫師,推動文化扎根的工作,已在北投成立社區營造專案辦公室,邀請文史工作者進駐,從全市23個館所出發,藉由這些社區發電機,凝聚民心。

 接下來的元宵燈節,文化局也打算跟民政局合作,提供社區住民參與火樹銀花的創意工作,讓整座城市亮起來,未來還計畫推動老樹、古蹟認養。「讓文化創意不只是菁英文化、國際化,更要走向庶民。」謝小韞表示,終極目標是要做到文化扎根。

 她也嘗試讓琳琅滿目的藝文活動做得更精緻化,包括把一年10幾大藝術節整理成4大季活動,有些節慶活動與民間一起做。例如富邦藝術基金會開發舉辦的「粉樂町」當代藝術展,近2年來文化局補助2百萬元及行政資源協助,已成為東區一個時尚亮點。

 還有振興傳統文化也是重點。近年學術界普遍認為,台灣的倫理道德屈居弱勢,網路新世代的廣度不夠、深度不足,所以謝小韞也醞釀未來在大稻埕成立「傳統藝術中心」,傳承傳統藝術,以及在明年大規模翻修後的中山堂原址,成立「台北書院」,涵括中華文史、哲學思潮。
 以文化理念帶領大建設

 進一步,台北書院將配合文建會在全球,如洛杉磯、紐約或巴黎等地,設置「台灣書院」的計畫,因應全球中文熱,也跟在海外設立「孔子學院」的中國,進行一場中華文化正統之爭。

 眼前兩岸將先在漢字上互別苗頭,台北已連續6年主辦「漢字文化節」,推動「漢字潮、文化根」運動,中國近年則展開所謂「隸書計畫」,增加正體字教學,並取消常用6個簡體字,今年9月更將舉辦「漢字藝術節」,台北市文化局為此已經秘密討論4、5個月,企圖從議題深度著手,在這場漢字主權戰爭中當仁不讓。
 再看遠一點,「10年後的今天,台北、台灣又需要何種氛圍?」
 謝小韞指出,全台80%出版社、作家匯集於台北,是不是需要一座「台北文學館」回應?累積26年經驗的台北市立美術館已具國際藝術交流平台功能,在既要辦國際大展,又要兼顧台灣前輩藝術家典藏展、台灣藝術家申請展之下,感覺空間嚴重不足,也將提案建造「台北第二美術館」,以及打造一個「台北音樂廳」(在舊的市議會大樓),這些重要建設都將列入下年度施政白皮書裡。
 隨著這些以文化理念領軍的大建設陸續定案、完成,謝小韞強調,最重要的還是軟體規畫,出身文官體系的她重視效用,在意組織理念溝通、人才培訓,到制度確立、健全化,把好的環境、人才等基礎建設打好,自然可以期待台北黃金10年,遍地開出文創花朵。

2010-08-30 工商時報 【邱莉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