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5日 星期六

錯失藝品交易中心 能否再掌握文創中心戰略關鍵

議論多時的兩岸ECFA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終於在日前得到台灣立法院三讀通過,預計9月生效,兩岸從此將因經貿關稅的相互減免,進入一個脣齒相依的合作關係,並且台灣將因與中國簽定ECFA,更朝向開放的道路走去,台灣首長以「轉大人」、邁向「黃金十年」,來形容台灣所跨出的這一步最貼切不過。

全球化後,全球資金得尋求最佳的投資據點,如何吸引國際龐大資金長駐台灣,並以台灣作為亞太資金的停留站,才是台灣邁向黃金十年的關鍵。

據估算,台灣投資總稅賦要高出新加坡、香港一至八倍,從此數據來看,台灣租稅制度還有許多提升的空間。Ecfa主要是關稅的減免,對台灣與中國有緊密經貿往來的大企業、中小企業是個實質的利多,但對台灣國民經濟短期發展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倒是國民黨政府上檯後落實的遺產稅(減為10%)、營所稅(降至17%)雙降政策,對錢回台灣、資金長駐台灣,才是重要關鍵的政策。 最近台北藝術博覽會剛剛結束,共有110家畫廊參加,除台灣本地57家外,還有53家海外畫廊參加,其中又以日、韓、中國居多,這個舉辦已有17年的博覽會終於以台灣堅實的藝術產業基礎與收藏實力,穩坐亞洲最重要藝術博覽會之一。據前來參加的日韓多家畫廊表示,台北進口關稅要5%,雖然無法與香港、新加坡零關稅相較,但對比於中國大陸的37%,台灣在進口關稅這項的確適合發展展覽業務。尤其是台灣對中國開放觀光後,台北故宮總是擠滿來自中國的觀光客,對中國文化的熱愛成就了台北故宮衍生商品的消費高峰。因此,台灣政府開始思考著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目前文化創意產業條款正尋求立法院立法通過。
從目前台灣研擬的文化創意條款來看,當局思考文化創意產業模式還是著重在「產業研發與外銷」,與日本、韓國推動文創產業相類似,都是走設計與外銷出口的路;其實,台灣文創產業發展是否應依循日韓模式是值得商議的。環顧亞洲,台灣、香港、新加坡作為亞太營運中心地位想法大致接近,依託的力量也都來自於中國的崛起,而台灣與香港、新加坡最大的不同,就是台灣有故宮、有文化、有山水、與人文風情;因此,台灣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僅只思考設計與外銷,而應該著力於發展台灣獨特的文化藝術展演活動,尤其是在ECFA簽定和開放大陸民眾自由行後,如果讓中國民眾來台灣消費,參與文化藝術活動更是當局可以 努力的方向。當然鼓勵文化藝術活動最好的辦法就是租稅減免與補助兩項,但在文化創意產業裡並未看到。
今次海外畫廊來台參加博覽會都有不錯的銷售成績,他們對台灣收藏家的鑑賞力與包容力都異口同聲讚譽有佳。他們說,台灣藝術品收藏實力令人驚訝!的確,台灣有錢人除了房地產,更鍾情於藝術品收藏,目前擁有「老錢」的台灣正處於一個資本輸出的情況,而文化財成為他們累積財富的方式之一,但台灣政府似乎沒有太重視這個優勢,而且遠遠忽視了。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讓國際拍賣公司遠離台灣,搬到香港去了;追究原因,就是看不到文化產業的未來,以僵化的租稅制度遏止了拍賣行業的成長,坐失台北發展成亞洲藝術品交易中心的機會。
如果回到十年前,台灣政府能與拍賣業者好好坐下來談,共構一個亞洲藝術品交易中心願景的租稅制度,可能就沒有後來香港、北京的崛起。 當然,要重拾亞洲拍賣行業中心的可能性已不在。但台灣收藏家與收藏品及自由的收藏環境,則是執政當局可以思考維護的。例如,如何獎勵文化藝術品消費、藝術品交易和藝術品交易稅的減免,都已到必需面對檢討的時候了。根據台灣目前稅法規定,藝術品交易必需扣稅,稅額是利潤的15%,可以合併到個人年度所得稅計算。目前正處拍賣行業篷勃發展的中國大陸,對藝術品交易所得計算比較簡單,都收取3%;而香港、新加坡則免稅。其實,台灣雖然有15 %稅額規定;但試問,在拍賣行業紛紛移往香港之際,又有幾筆拍賣交易呢?而且台灣收藏家把拍品移出台灣以外地拍賣交易,又怎能收取藝術品交易稅呢?無動於衷的背後,只能說明台灣當局根本沒有文化財觀念和文化創意產業戰略性的思考,只是把文創產業當成工業輸出看待而已。
當然,租稅減免不能淪為打折較勁、不計成本的意氣之爭,如何體察現況與未來發展需要,制定一套協助產業和國家發展的戰略租稅制度,才是現階段應有的思考佈局。建議當局可以朝如何把文化財留在台灣,蓄積台灣文化財實力戰略思考方向佈局;例如,減免藝術品交易稅、協助收藏家將藏品交付美術(博物)館寄存、仿效新加坡成立藝術品庫藏中心、藝術品捐贈抵稅等都是可以思考;總而言之,如何把台灣民間豐富收藏,轉換成第二個、第三個到第十個故宮,就是台灣當局建構文化創意產業可以努力做到的方向。
【完整內容請見《CANS藝術新聞》2010年9月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