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一件美麗的作品,往往集眾人之力共同創作才得以呈現於世人眼前。但並非每個參與的創作者,都能站出來接受讚美或掌聲。製造業中的OEM(委託製作)與ODM(委託設計)的業者,前者僅能賺微薄的生產利潤,後者雖有設計加值,但品牌光環依然不在自己頭上。這種為人作嫁的無奈,在文化創意的產業鏈裡也所在多有,而更叫人唏噓的是,代工業者的才華貢獻常被刻意壓抑,而他們對於自己產出的價值,也未必清楚認知。
以台北布料集散中心永樂市場為例,二樓主要是布匹販售,三樓則布織代工業者雲集。一層樓200多家業者被隔成一個個小格子,一家店平均不到三、四坪,多數顯得凌亂不起眼,但這裡卻藏龍臥虎,高手如雲。
婚禮布置、舞台裝製作、刺繡、貼鑽,許多天王天后級藝人的亮眼行頭,都得靠這裡的師傅一針一線打點。
功夫好的店家,案子多到接不完,常常忙到天昏地暗。但作品完成交件後,就切斷所有瓜葛,即使在媒體上看到出自自家手筆的作品穿在藝人身上,也都得低調悶不吭聲。
光環與掌聲歸於設計師甚至藝人自己,代工師傅有如代理孕母,只負責產出,沒有分享榮耀的權利。其實,他們也許是創作過程中最關鍵的幕後功臣。
同樣設計師的一張草圖,交給不同的師傅打樣製作,出來的成品可能天差地別。以一片葉子的刺繡來說,可以把葉型用綠色絲線填滿,也可以深淺不同色層的絲線,交織成具立體感且有光影效果的綠葉。
曾經有一個設計師,嘔心設計了一幅花卉圖案作品,他想以刺繡效果呈現葉子,找遍許多工作室,花了10幾萬元,就是無法達到他想要的效果。最後他找到在永樂市場三樓一家簡陋的工作室,終於得到了栩栩如生的綠葉。
這幅作品看過的人都不禁驚嘆,設計師的原創設計與圖案固然居功甚偉,然而繡工師傅更是畫龍點睛的功臣。只是作品展出時,繡工師傅的名字完全不會出現。工匠得到工錢,設計師贏得掌聲與高價訂單。
這家刺繡工作室,除了藝人與設計師是常客,連義大利知名精品名牌推出限量紀念枕頭套,都曾找他們代工。但是從工作室的外觀一點都看不出來,更令人跌破眼鏡的是,粗陋的招牌上還寫著「繡學號」三個字,繡一次學號收你10幾元。如果不是識途老馬,重視美感的客戶經過這樣的店家大概只會過門不入。在幫他們上過課之後,我與另一位顧問建議他們的門面作點簡易裝修提升質感,起碼「繡學號」三個字得拿掉。幾個月過去,招牌與門面依然如昔。
有老顧客支撐加上口碑,工作室其實一直不愁訂單,但他們對營收並不滿意,顯見服務價值與報酬不對稱。這樣的店家在永樂市場三樓很普遍,台灣其他角落大概也不少。問題出在他們把自己定位成工匠,而不是協力創作者。
很多高手也許沒受過專業美學教育,但十幾、二十年與頂尖設計師或藝術家切磋的歷練,讓他們的工藝與美學手感爐火純青,只是埋首工作之餘,對於行銷與經營全然陌生,眼界也形成侷限,更不曉得自己具備文創資質,有機會更上一層樓。
這股隱於市井的文創次文化,若能得到更高能見度,不止對文創產業挹注新能量,還可能激發更多創意人的想像。
(作者是SOHO品牌邦創辦人,http://blog.soho.com.tw/)
【2010-09-30/經濟日報/C10版/經營管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